进口零食店生意不好怎么办?三大因素需自查
这两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成功举办,国内进口商品市场持续走热,开进口食品超市的从萌芽阶段的试探性操作到如今发展成连锁化模式,进口商品市场赢得了普遍认可,随着业态的逐渐成熟,以及实体门店的固有不足,进口零食店或者说进口商品超市生意出现两个极端,要么火爆要么低迷无法经营。生意不好,究其原因都在哪里呢?以下几点因素,可能需要业者自省、自查。
1、区域消费观念是否达到。
进口商品店的概念非常好,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下,绝大多数的城镇居民基本也都能接受进口商品。但陈旧的观念不一定都得到了更新,即主观认为进口商品依旧是高大上消费,价格实惠的反倒遭受质疑,以至于缺乏尝试体验的动力。以法国依云矿泉水为例,一线城市便利店零售价格在8-10元左右,机场、高铁等门店更高达十几元,如出现售价在5-6元的,一些并不是很了解进口商品市场的自然有理由怀疑商品来源正当性。
对此,并非说观念未更新,就不用去努力了,毕竟越是有潜力越是相对空白的市场才有真正的开发价值,先入为主,率先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才能在后来的市场井喷期站稳脚跟。因此,在观念没有得到升级的情况下,业者要做的就是本地推广、体验,自己的市场自己去开发,推动、加大大众的认可度、接受度。
2、依旧等客上门?
很多门店,虽然看到进口商品市场的趋势,三下五除二决定进入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但是经营方法不得当,未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其实也是其他诸多实体门店的通病——等客上门,创业之初,只想到进口商品质量好,国内稀缺,而且现在关税下降,综合成本其实并不高,这样的生意肯定是没错的。
想法都是这样的,也确实符合客观事实,然而在新时代之下,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升级,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不变是实体的*大威胁,求变才是生存之道。新门店,新业态如何让门店辐射范围内更快速的收到讯息,挖掘潜在消费者呢?